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要對孩子施加影響與教育,不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是無從談起的,而要了解孩子,第一要訣就是要呵護孩子的自尊,維護孩子的權(quán)利,成為孩子值得信賴與尊敬的朋友。
優(yōu)秀的“律師”總是能從自己的當事人角度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利為惟一宗旨,這樣才能打好“官司”。所以,要積極影響孩子,就要先當孩子的“律師”。
一、真正尊重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 想得開一點
父母與孩子的許多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想不開”。比如,讓孩子學鋼琴,孩子就是不想學,父母就容易“想不開”了:一是花這么多錢買鋼琴、請老師,你還“狗咬呂洞賓”?二是別的孩子都在學,你不學,以后萬一升學有“加分”,豈不吃虧?三是都說學鋼琴能提高智力,還能陶冶氣質(zhì),反正學總比不學好。這么一說,孩子當然得跟父母急。
指點迷津:
在遇到與孩子意見有分歧的時候,父母不妨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意見,看是否有道理。與孩子一起討論,可以相互妥協(xié),各讓一步。比如對孩子說:“我同意你放學回來先看一會兒電視,但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在晚上8點前寫完作業(yè)。”如果雙方意見統(tǒng)一了,就要制定計劃照著做。如果意見還是統(tǒng)一不了,先擱擱再說。在等待的時間里,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誘引”孩子“上鉤”,比如,真想讓孩子學鋼琴,不妨在這段時間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或者請個懂音樂的朋友到家里彈彈那臺鋼琴。
★ 想得少一點
一位教育家說:“母親最好只有一只手。”也就是說,對孩子要放開另一只手。
有些父母也想讓孩子多實踐,但真到做的時候,又怕孩子做錯:“算了,還是我來吧。”這樣,孩子的許多權(quán)利就被剝奪了。
指點迷津:
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先想想,孩子如果失敗,最大的害處是什么?如果不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損害,就不用管了。http://www.jiangsuedu.net/Docs/News/html/20100518145823938/20100518145823938.html【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家長鼓勵孩子的五種方式 [2010-05-21 19:06:00]
- 給家長的十點建議 [2010-05-21 19:08:00]
- 學做孩子的律師 不做孩子的法官(中) [2010-05-22 20:39:00]
- 學做孩子的律師 不做孩子的法官(下) [2010-05-22 20:4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