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講過一個小例子,一位鄰居媽媽向小巫抱怨,說自己的孩子脾氣特別大,還有攻擊性行為。小巫觀察了一段時間后說:“那是因為她沒有自由,阿姨總是不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dāng)時孩子正想玩一會花圃旁邊水坑里的雨水,但是保姆立即制止她,怕弄臟了衣服。于是媽媽聽從了小巫的建議,讓孩子自由地玩水。孩子高興極了,一邊玩,一邊向大家報以燦爛的微笑,媽媽說,從來沒看見孩子這么開心。后來媽媽反省到,保姆總是怕孩子弄臟、摔著,總是這也不讓孩子做、那也不讓孩子做,孩子在家,總是在跟阿姨斗爭。小巫總結(jié):“孩子本應(yīng)該放在探索世界上的精力,卻花在跟阿姨玩貓追老鼠上,這正常嗎?阿姨要保護孩子是好事,但是不應(yīng)該侵犯孩子的空間,剝奪孩子的自由。當(dāng)你給孩子自由,孩子就能專注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就不會搗亂、發(fā)脾氣?!币路K了可以洗,為了成年人方便省事兒而阻攔兒童自由地發(fā)展,遏制兒童大腦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卻會帶來不可逆轉(zhuǎn)的嚴(yán)重后果。
其實自由就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但說起給孩子自由,很多家長都會大驚失色,幼教專家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一書中說過:“我們從未有過自由發(fā)展我們潛在能力的機會,我們就會根深蒂固地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兒童需要成人管教的意識心態(tài)?!绷硗猓藗儗ψ杂捎泻芏嗾`解,自由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也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幼教中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兒童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上的:當(dāng)孩子需要自我發(fā)展時,不阻礙他;當(dāng)孩子探索時,不打斷他;當(dāng)孩子提出要求時,給他自己選擇的機會……
小巫自己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正如幼教專家李躍兒指出來的,“教育從吃喝拉撒睡開始。”兩個孩子都是母乳喂養(yǎng)到兩歲多,一直到孩子自己不想吃了,沒有強行斷奶,他倆不僅身體健康,親子感情尤其好。在吃飯方面,孩子餓了就吃,飽了就不再喂,也不勸食,更不追著喂飯;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允許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食物。小巫不贊成給孩子把屎把尿,更堅決反對開襠褲,她兩個孩子都是紙尿褲穿到將近2歲,一直到孩子身體發(fā)育到成熟的階段,再根據(jù)孩子的具體特點,進行簡單而順利的如廁訓(xùn)練,所以兒子從2歲4個月、女兒從1歲9個月開始自己控制大小便,享受了充分的自由,也從這些方面建立了堅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在四肢體能的發(fā)展上、在對四周事物的探索方面,就沒有受到過任何限制。比如,從Sam剛剛能爬,小巫就經(jīng)常帶他到一些游樂場所,讓他在器械上爬來爬去;十個月左右就會自己滑滑梯了;不到一歲,每周都去朝陽公園,連長達6米的樹干滑梯,都敢自己爬上去,自己滑下來,媽媽只在下面接應(yīng)。小巫說:“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只要你相信他,放手讓他探索,同時在一邊提醒,一般來說是不會出什么事的?!比缃?,不到6歲的Sam體格健壯,身手敏捷,游泳、旱冰、騎車、呼拉圈,樣樣出色。運動是促進大腦充分發(fā)育的首要前提,是智力開發(fā)的必要條件,許多家長對此認識不足,限制孩子體能的發(fā)展,從而也限制了孩子智能的發(fā)展。
再舉個小例子,一天中午,2歲—4個月的Sam在衛(wèi)生間洗澡。那天他對淋浴噴頭特別感興趣,總是抓在手里戀戀不舍,還大叫:“阿姨走,別管Sam。媽媽,Sam要玩這個(噴頭),玩一會兒會兒?!毙∥装言『煉旌茫尯⒆幼谠「桌锿妗綍r她也常常讓孩子在很淺的浴缸水里玩。 小巫和阿姨在外面吃飯,不時聽到浴室里傳來孩子的哈哈大笑。過了一會,Sam大叫:“水都流出來了!”小巫只是進去看了看——水流出浴缸,流進地漏,就出來了。下一次Sam又叫,小巫再去看,發(fā)現(xiàn)小家伙拿著噴頭在浴室里四處噴射,一片汪洋了,小巫這才趕緊脫鞋邁進水里,關(guān)上水龍頭,把孩子遞給外面的阿姨,自己開始收拾浴室。Sam裹在干毛巾里,饒有興趣地看著媽媽怎么收拾。從始終,小巫和阿姨沒有大呼小叫,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批評,因為小巫認為,孩子沒有做錯任何事。
有些家長會覺得小巫縱容孩子胡鬧,小巫則告誡家長:當(dāng)孩子探索世界時,也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成年人過多地干涉會破壞孩子的專注,磨滅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損毀孩子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壓制孩子大腦的發(fā)育和成長,剝奪孩子的自信心。那些上學(xué)后不專注的孩子,有所謂“多動癥”的孩子,追溯其成長史,往往都有家長干涉過多,限制過多的痕跡。大部分患有所謂“感統(tǒng)失調(diào)癥”的兒童,都生活在行動沒有自由的環(huán)境里。
小巫指出,給孩子自由,最大的障礙在于成人內(nèi)心的恐懼,一方面擔(dān)心自由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另一方面害怕自由會造成孩子的放縱和混亂。比如,好多孩子都喜歡甜食,Sam也不例外。小巫的原則是,一般不主動提供零食,但是如果Sam要求,她也很少拒絕,而是讓Sam自己挑選自己要吃什么、吃多少。小巫的丈夫出生于新西蘭一個嚴(yán)格的天主教家庭,內(nèi)心里也是根深蒂固地認為不能給孩子太多自由,所以對小巫的做法不太滿意,嘟囔著:“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鄙踔羾?yán)厲拒絕Sam對甜品的要求。小巫對丈夫說:“你越限制他,他越向往這些垃圾食品,你現(xiàn)在可以強制他,以后他自己有了錢,還怎么限制他?現(xiàn)在越不讓他吃,以后他越吃得厲害?!毙∥追攀肿孲am吃,他反而不貪了。有時候應(yīng)他的要求買來的小甜點經(jīng)常想不起來吃;有時想起巧克力豆,他要幾個媽媽就給他幾個,他會自己限制數(shù)量;偶爾媽媽說,今天甜東西吃太多了,不要吃巧克力了,Sam也會愉快地接受。(但是如果Sam帶著哭腔哼哼唧唧或摔摔打打要求吃更多,小巫就會了解,孩子不是在要吃的,而是在要媽媽的愛撫和擁抱。)旁人見了Sam,都會說這孩子不貪,說不吃就不吃,玩具說不買就不買,居然不鬧!小巫會對他們解釋,當(dāng)家長給予自由和信任,孩子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就能夠輕松地控制自己。另外,由于孩子的精神和情感得到充分的滿足,物質(zhì)的滿足就不是主要的,所以孩子不鬧。http://youxueyuan.com/a/jiachangzhuanqu/chengchangwenti/2010/0225/360.html【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我和孩子一起學(xué)英語 [2010-06-14 11:07:00]
- 溝通是一門科學(xué)更是一門藝術(shù) [2010-06-14 11:08:00]
- 家長教育孩子的幾點體會 [2010-06-14 11:10:00]
- 讓孩子成為心胸博大的人 [2010-06-14 11:1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