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平等的“鼓勵”
春天挺令人煩躁的。還好上周下了兩天的雨,讓空氣的濕度些許的增加了,感覺略微舒適一點兒。而周末的大風又帶走了空氣幾乎全部的水汽,讓人的鼻子感覺干澀,上火。
不過就是再不適,周六的下午(2009.4.25)也得出去,因為要帶女兒去參加一個詩朗誦的表演。
我們一點半就到了那個會場,結果先是有個所謂的親子專家講座,毫無生氣的占用了一個多小時,后又因為表演節(jié)目安排不太合理,導致女兒上場的時候已經五點多了。
這么長時間的等待,別說是7歲的孩子,就是成人,也會不耐煩的。這種煩躁的情緒帶來了很不好的后果。就在距離上場前一刻鐘的時候,我出去看到女兒正在跟她的搭檔鬧意見。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臺上的表演遠遠沒有平時練習時的那么生動。好在所有的觀眾多是抱著包容的態(tài)度來欣賞的,依舊,她們獲得了熱烈的掌聲。
回來的路上,妻子和女兒坐在后座,我在前面開車。妻子和女兒討論,為什么她那么不高興。不問則已,一問不得了了。女兒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一邊還訴說著:“為什么老師們都那么多的鼓勵她啊,我怎么就不能得到鼓勵啊?”
妻子急忙解釋:“你的搭檔有點怯場,所以老師才給她更多的鼓勵的。勇敢的孩子是不需要鼓勵的,你就是勇敢的孩子。。。?!?/span>
“不對,我也需要鼓勵,為什么我就不能得到一樣多的鼓勵呢?這些老師不好,我不喜歡她們!”女兒繼續(xù)近乎不講理的大聲說。
我感到事情繼續(xù)下去,還是很難穩(wěn)定女兒的情緒。于是想起了“共情”的方法,于是順著女兒的話說:“這些老師確實不像話,回頭我們把那個康師傅(一個老師的外號)煮成方便面!”
女兒噗哧一聲,樂了,我們繼續(xù)渾天黑底的說些別的,等到到家的時候,她已經把這件事情忘得差不多了。
育兒心語:
其實女兒并非一定要找到一個為什么給這種不平衡的鼓勵,她不過是對表演的結果自己不滿意,而來找個理由來發(fā)泄一下。家長對她情緒的認可,比你找到1000理由來解釋為什么鼓勵不一樣多要管用得多得多。
二、“馬克杯”
昨天是周五。(2009.4.24)。女兒她們學校組織到中華民族園春游。下班剛剛進屋,女兒就帶著哭腔向我述說:“爸爸,你說你們怎么就不給我?guī)c兒錢呢?中午休息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買冰棍吃,就我沒有。還好雨兒買了兩個,給了我一個??墒撬麄兌假I了小扇子什么的,我沒錢,就沒買??!~~~~(>_<)~~~~ ”
其實我和妻子太過于迷信學校的通知了。因為上面說帶上足夠的水和食品,最好不要帶錢。于是我們就沒有給孩子帶錢。
這下我有些茫然,怎么跟她解釋呢?
猶豫了一下,我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
1. 首先承認沒有給她帶錢是爸爸媽媽的疏忽:“嗯,確實,爸爸媽媽怎么沒有想起來給你帶點錢呢,這樣你就也能買小扇子了!”女兒聽我這么說,就已經止住了哭聲。
2.找個東西轉移她的注意力,回頭看到我的手提袋里面有個從商場購物時,商家送的馬克杯。“閨女,這樣吧,為了彌補沒有小扇子,爸爸送你一個禮物?!边@時她已經從床上起來,仔細的聽我說話。“什么禮物?。俊?/span>
“爸爸給你拿回一只馬克杯,上面有很漂亮的卡通圖案的!”
女兒自己跑過去把杯子拿起來,“爸爸,我以后就用這個杯子喝水了?!?/span>
“可以,但是新的杯子需要用熱水燙一燙才能用,不然對身體不好?!?/span>
我的話音剛落,她已經奔向廚房了。
育兒心語:
孩子的情緒是很表面化的,她的要求,她的失落,她的喜悅,她的悲傷,無不寫在她的臉上,表現在她的口頭。對于家長來說,重要的不是找到說服孩子的理由,往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她們情緒上的認可。
“轉移注意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讓孩子集中在一個“困惑的”問題解不開,是十分不明智的,找到一個替代方法,把他的思緒轉移到別的事情、事物(比如杯子)上,會更好的緩解她們的情緒。http://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Article/fumubidu/200904/56657.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類型 [2010-07-15 11:13:00]
- 孩子服從教育的基本條件 [2010-07-15 11:15:00]
- 發(fā)達國家的家庭教育 [2010-07-15 11:18:00]
- 怎樣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2010-07-15 11: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