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出生于1986年,主要成長期為1990年代。那時高校教師家庭,生活條件并不寬裕。不過,我們夫婦倆特愛游山玩水,結(jié)婚時長沙、桂林、武漢、廬山、南京一大圈逛下來,最后到家只剩下5角錢。兒子出世,三歲以前被拴住了,無法出游,3歲以后能“帶球跑”了,便由抱到攙到跟地帶著他瀏覽祖國大好河山,每年至少外出一趟,近至千島湖,遠到峨嵋山,最遠的一次到達我下鄉(xiāng)的黑龍江大興安嶺。至于西湖的峰峰嶺嶺,更是遍踏遍訪,屐痕處處。不過,旅游成為家教一部分,確實是一筆“意外之財”。
一開始,全家外出,邀朋呼友,大小同伴,嘻鬧一片,哪里想得到重要得要死的“教育”?將旅游納入“教育”,緣起那次鄂川之行。1993年暑假,兒子將升小學二年級,但他還在幼兒園時就十分喜歡《三國》,電視劇、連環(huán)畫百看不厭,由于識字不多,晚上睡前定要纏住媽媽給他講一本《三國》小人書。
這次入川前,先去了老家宜昌附近的董市,當他知道宜昌就是夷陵、長坂坡就在附近,興奮極了。后來去了古城荊州,再上瞿塘峽口的奉節(jié)白帝城,看到劉備托孤的雕塑,最后在成都武侯祠參拜蜀漢名臣名將。回杭后,兒子對《三國》的興趣直線上升,將一套《三國》連環(huán)畫反復“研究”。一年下來,功力了得,將眾多《三國》人物的派系、事件、人物、職位及戰(zhàn)役、地理弄得煞煞靈清,還制成各種圖表(請母親協(xié)助)。如將各地城池分了等級,徐州、許昌一等,江陵、襄陽二等;各路人物按“武智義詭”標上分值,哪個厲害哪個“蝦胚”,一目了然。他不僅能報出呂布手下八將,還能排出劉璋集團謀士將領(lǐng)的席位。漸漸地,在《三國》上我已不是他的對手。
鄂川之旅將兒子真正領(lǐng)入“三國天地”,由最初的故事、人物進入廣闊的歷史、地理,他找到了所謂的“歷史感覺”。而我們,則看到了旅游的“教育作用”,堅定了每年一游的決心。經(jīng)濟再困難,再調(diào)不了頭,也要安排一次“重大出游”。
1998年暑假,我攜兒遠征太原、大同、哈爾濱,直至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大興安嶺,當他看到山里臟亂的帳篷、看到山里人的貧窮、看到我當年教過書的簡陋小學,再想想我在那里度過整整八年的青春,一切還需多說嗎?
以我的育兒感受,旅游對孩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了解社會(以免孤陋寡聞)、熟悉地理(建立廣闊的時空感)、知曉歷史(培養(yǎng)愛國主義)、親近自然(減少暴力傾向),注意觀察(理解認識來源于感受),咀嚼楹聯(lián)(提高文字能力)…… 幾乎一舉一動都可成為“教育”。在旅游中,家長心情相對放松,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具體興奮點,然后循徑而入,漸漸推進,逐步擴大戰(zhàn)果。此外,我比較注意培養(yǎng)兒子的“浩然之氣”,每到一地必訪人文景觀,如長沙的岳麓山墓群、太原晉祠、西湖的三忠三烈1…… 由人物而歷史而志向,尤其引導他關(guān)注墓地祠堂的題詩,如張蒼水題文天祥:“宋室已亡惟有死,千秋名節(jié)不消磨”。容烈辭壯,浩氣萬里,說明張蒼水已定決死之心。
自然,家教是永遠的進行時,是永遠飄拂的春風秋雨,父母的自身修養(yǎng)永遠是第一位的。就是在旅游中,也仍然“身教重于言教”。旅游中,我隨手記錄的習慣、隨處注意觀察、購買各地資料、每次歸來撰寫一篇游記,都是無言的家教,既培養(yǎng)孩子的資料意識,又學習如何化感受為文字。
那次鄂川之旅的效應極其長遠。因了喜歡《三國》,兒子喜歡上了歷史、地理;因了《三國》,兒子開始要求讀“大人書”,開始注意起我的書櫥,悄悄地將《三國演義》轉(zhuǎn)移到他的房間。我也借著《三國》的東風,讓他背誦“隆中對”、“前后出師表”、“孫權(quán)諭呂蒙讀書”及《洛神賦》、《阿房宮賦》,直至搭售《孔雀東南飛》、《離騷》。因了《三國》,他的古文一直是他的驕傲。
小學六年級時,兒子提出要看正式的《三國志》。我放下飯碗,立即帶他乘車到鳳起路新華書店,買回中華書局版《三國志》。一路上,兒子平平靜靜走他的路,倒是我這個“老頭兒”心里七上八下竄得厲害。想想自己小時候,連一套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都沒看全呢!兒子上高中時,他用古文寫的一篇《三國》論文,令語文老師都驚訝不已:“他對《三國》怎么這么熟?”。如今,兒子進了上海大學理學院,《三國》仍然是他的最愛,《三國》成為他文科知識的一大支撐點。
如今,我們?nèi)詧猿置磕暌挥?,只是兒子大了,要自己游了。那就讓他自己游吧,為他準備好鈔票,家教最終要化為自教。
http://www.cnjtjy.com/news_detail.asp?id=764【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其實教育很簡單 [2010-07-24 10:19:00]
- 長眼睛的褲子 [2010-07-24 10:21:00]
- 家庭教育要講究策略 [2010-07-24 10:24:00]
-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張時間表 [2010-07-24 10: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