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說出的話、發(fā)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里起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給父母這個面子,要么哭鬧,要么頂嘴,要么聽到批評就倔強地摔門而出,甚至和大人之間的關系很緊張。有的孩子還瞧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也很傷心,覺得和孩子很難交流,可孩子卻覺得大人不理解自己。孩子不聽話也成了父母最大的一塊心病,那么問題究竟在哪里呢?
一、孩子常常在和我們作對,往往稍不如意就大發(fā)脾氣。我們做家長的可有捫心自問過: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總喜歡站在強勢位置,和孩子的溝通缺乏足夠的技巧和尊重呢?其實我們最不應該拿孩子和別的孩子做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要多些賞識教育。無論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要盡力就好了,我們要能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
二、孩子不聽話了,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們生活在不同于我們成人的另一個世界。有些事情對于我們來說一點兒也重要,甚至另人煩惱。但對孩子來說就不同了,也許有可能意義重大。我們不必假裝對孩子們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必須對他們的感情和觀點表示尊重。在觀念上存在差異的時候,最好冷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把差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不要變成一場沖突。
三、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大人,其實媽媽難過的時候就可以在孩子面前哭,不要礙于面子,在孩子面前掩飾感情。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感受,學會傾聽,允許孩子發(fā)脾氣,不要去打斷他并告訴孩子:我們是在意他的,善于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四、家長和孩子說話也要有技巧。我們是不是總會早晨說“快點,要不就要遲到了”,“早餐怎么也得吃,要不上午頂不住”,“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到了學校好好學習”“中午學校的飯不好吃,可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放學回家先寫作業(yè),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他又怎么會聽話呢?我們要努力成為孩子愿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我們敞開心扉。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語氣也很重要。簡單命令式的、挖苦諷刺式的、情緒發(fā)泄式的話語只會傷害孩子的感情。我們要以尊重的態(tài)度、平靜的語氣對孩子說話,因為,即使一個很小的孩子也能輕易的區(qū)分不同的態(tài)度、情緒和語調。
當今社會,需要我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能力。高學歷教育隨時都可以獲得,但是未來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是孩子的人格,在于孩子是否懂得關心別人、關注別人,懂得尊重別人。很多孩子往往對別人沒有感覺,變得麻木而自我,在成年以后便不可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實際上已經(jīng)從小就淘汰自己了。所以我們成功的教育就是建立在真正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基礎上,也是能在這種心靈溝通之中實現(xiàn)的。
(來源:新浪博客)【曉巖轉】
相鄰博客
- 需要贊美 [2010-08-08 21:25:00]
- 引領孩子愛上閱讀 [2010-08-08 21:25:00]
- 勞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2010-08-09 16:06:00]
- 保留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 [2010-08-09 16:0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