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孩子的抱怨習(xí)慣及特定糾紛
如果孩子每天都有類似的抱怨,或常和人發(fā)生某類糾紛,或常和某位特定的小朋友發(fā)生沖突時,父母就得留心,觀察看看是否有如下問題存在︰
1.判斷孩子是否刻意藉抱怨引起父母關(guān)注
現(xiàn)在有很多媽媽是職業(yè)婦女,晚上一家人相聚,孩子總是會迫不及待地把白天的見聞告訴父母,有時他說的是今天發(fā)生的事,有時說的是以前的事(但他往往忘了交代時間),甚至說著說著編起幾可亂真的劇情來了。父母如果不察,信以為真,對孩子所說的糾紛又表現(xiàn)得很心疼、焦慮,那么,孩子以后就會樂此不疲了。因此,父母在聽完孩子的抱怨之后,最好
2.孩子是否處事能力不足
如果孩子老是和別人發(fā)生某一類的沖突,有時可能是處事能力不夠所致。例如︰別人想過來和他玩積木,他以為人家要搶他的東西,一拳就揮過去,對方可 能因而更用力地打回來,孩子就覺得自己被打了、受委屈了,如果是這樣,父母就得教他合宜的處事方法。
3.與人相處能力是否不夠成熟
如果孩子老是和某個特定的孩子發(fā)生糾紛,有可能對方是個較特別的孩子,但也可能是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夠成熟。這時,父母不妨問孩子,那個小朋友 和別人相處的情形怎樣?如果沒問題,他們在一起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如 果有沖突,別人都怎么處理?也許孩子可以參考別人的模式,發(fā)展出自己的一 套因應(yīng)之道。
怎么告訴孩子「別人可以,你卻不可以」
孩子常常在訴說糾紛時會反問︰「我可不可以也打他?」、「為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不少父母常覺得很難和孩子解釋清楚。
首先,父母可以先讓孩子了解那些行為是不好的,同時,問孩子︰「打來打去的結(jié)果會怎么樣?」「這樣好不好呢?」可能孩子自己都會覺得不妥。
父母可以先讓孩子了解世界上就是有許多不同的人,就像花有好多種,每種花都不一樣,人也各不相同。別人有別人的方法,他的方法有時并不好,會使人討厭、惹人生氣,我們有我們的方法,我們相信這樣做比較好。讓孩子了解、肯定理性的解決問題,會比武力更合宜。
教導(dǎo)孩子以講理的方式處理糾紛
有些父母會擔(dān)心,這種講理的解決方式,如果碰上不講理的人,會不會使孩子吃虧,或變得軟弱膽怯、不會自保?
講理并不是軟弱,而是明辨是非、堅持原則。事情發(fā)生時,以理性的態(tài)度判斷事情,做出決定。當(dāng)然,講理也并不排除用其它方式來保障自己的權(quán)益。講理的教育方式,是給孩子一個機會去體認,遇到挫折、意見不合時,除了哭鬧、逃避及拳頭之外,還可以有其它的解決方法。事實上,孩子并不會因此就喪失了自衛(wèi)、應(yīng)變的能力(正常的孩子,都擁有這種能力),反而能及時地厘清問題、控制沖動、做出合宜的處置和反應(yīng),而這些能力對孩子將來都大有幫助。
綜觀今天的社會,一個能理性處事、把持原則、合宜應(yīng)對、擁有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人,才會受歡迎而且容易成功。反之,一個反應(yīng)沖動、兇悍刁蠻、毫不謙讓、一點虧都不肯吃的人,往往人人避而遠之,不愿與之共事。因此,聰明的父母們,何不幫助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理性的處事方式,為將來為人處世的能力打下美好的基礎(chǔ)呢? http://www.edujt.com/news/showNews.jspx?id=2022【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不要對孩子說負面話! [2010-08-30 14:40:00]
- 給孩子多少自由度? [2010-08-30 14:43:00]
- 教會孩子什么——預(yù)約幸福 [2010-08-31 16:22:00]
- 教會孩子什么——誠實不欺 [2010-08-31 16: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