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甜書的儀式:
?在猶太人家里,寶貝稍微懂事,媽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寶貝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是,告訴寶貝書本是甜的,讓寶貝在最初接觸書時,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從而一生都喜歡書。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慣,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如果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這些民族習慣都使得他們成為一個愛書的民族。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diào)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成為世界之最。
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智慧除了來自遺傳因素之外,有時更來自于一種好的習慣。還有什么比讀書更能增長人的知識,引發(fā)人的思考,提升人的智慧的習慣呢?猶太人抓住了早教的要點。
傳統(tǒng)的家庭問答
猶太人家庭的寶貝,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chǎn)被搶光,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寶貝回答的是錢或財物,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更重要的東西,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寶貝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寶貝,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猶太人世代相傳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是很有用意的,既是在引導寶貝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也是在提醒自己,時刻把對寶貝的教育重點放在內(nèi)在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上。
猶太人的諺語
猶太人中流傳著一句話是說:“不做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所組成的;學習便是經(jīng)常懷疑,隨時發(fā)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會懷疑得越多,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fā)問使人進步。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重與寶貝的思想交流,寶貝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寶貝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并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同寶貝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上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慧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不無關系。
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首先是引導寶貝讀很多書,其次是避免書呆子式的學習方式,看來智慧=知識+運用知識才是不變的真理。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
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所組成的:
從小背誦經(jīng)書的習慣,在猶太人的家庭里,寶貝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經(jīng),成了不變的定律。在這里,猶太人的目的不是讓寶貝們理解經(jīng)文的意思,而是讓他們機械地背誦。猶太人認為,這樣大量的背誦是培養(yǎng)良好記憶力的途徑。如果不能讓寶貝有一個好的記憶力,今后學習其他事情就會增加很大的難度。寶貝在很小的時候會先從誦讀祈禱文開始,稍大會接觸《摩西五經(jīng)》、《圣經(jīng)·舊約》及《塔木德經(jīng)》,這是每個猶太人一生必修的東西。而且,猶太人有一種特殊的方法來誦讀經(jīng)文。除了抑揚頓挫地朗讀,還要按一定的節(jié)律左右搖擺。他們一邊用手按著經(jīng)書,一邊動用所有能想到的身體器官,按照經(jīng)文的意思,將自己完全投入進去。他們認為,同時使用看﹑讀、聽、說、動,要比一般的單純默讀式學習方法,效率提高幾倍,并這種習慣會保持一生。http://www.edujt.com/news/showNews.jspx?id=1296【曉巖轉】
相鄰博客
- 以愛化解叛逆 [2010-09-02 14:18:00]
- 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2010-09-02 14:20:00]
- 父母應給孩子的幾個心態(tài) [2010-09-02 14:23:00]
- 家長要善于對孩子作情感表達 [2010-09-02 14:2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