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琳老師說,親子溝通有六大原則。
第一原則是接納,接納就是無條件;
第二原則是贊賞,你是獨一無二的;
第三原則是關愛,愛的言行要表達;
第四原則是時間,你我生命緊相連;
第五原則是責任,擔子我要挑起來;
第六原則是權威,我要為你立界限,我要遵守你界限。
第一原則:牛琳老師說,我們每天都可以選擇,但有一樣我們是不能選擇的,那就是我們無權去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要無條件、百分百地接納我們的父母,同樣我們接納孩子也是一樣的。
作為父母要有一顆接納的心,全身心地接納我們的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一些家長特別喜歡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接納我是有條件的”。而且,家長的這句話也可能使孩子從小在你面前養(yǎng)成說假話、辦假事的習慣。
第二原則:贊賞
爸爸媽媽要學會贊賞的語言,懂得贊賞孩子,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就要贊賞。爸爸媽媽的贊賞能使孩子增加自信。牛琳老師說:“家長應該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的優(yōu)點?!?br /> 我們需要放大的是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有些家長容忍不了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其實,當孩子犯了錯時,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只要孩子犯的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犯錯誤不要緊,關鍵是要知道錯在哪,然后改正錯誤。什么叫成長?成長就是犯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家長剝奪了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第三原則:關愛
牛琳老師認為,愛是接納的人說了算的。作為家長,你認為給孩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孩子則認為這種愛是約束,是管教?,F在大多數家長的關愛是關在家門里的愛,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打開家門,推出去的愛。該如何去愛呢?牛琳老師推薦了五種愛的語言(言行)。
一是語言,愛的語言要善于表達。家長和孩子都來想一想,你們有多久沒有牽過手了,此時何不握著孩子或父母的手,說一聲“孩子,你真棒!”“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二是禮物。96%的人都喜歡送禮物、收禮物,禮物不僅是給對方的,也可以用禮物來獎賞自己。
三是照顧。家長愿意用自己的扶持去照顧、打理孩子的一切,這會使孩子有這樣的念頭“我的衣服、鞋子就應該讓媽媽去洗”,從而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所以家長的這種照顧要掌握一個度,能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做,不要包辦一切。有些家長怕孩子吃一點虧,當孩子遇到一點兒挫折時就把責任放到別人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找問題。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是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而不是別人的責任。
四是時間,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
五是擁抱,這也是最重要的語言。不只是簡單的擁抱,也包括皮膚上的接觸,拍拍肩、捶捶背,皮膚的接觸去表達的愛勝過任何語言。
第四原則:時間 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你的孩子,對你的孩子說“在我的生命中你很重要”。有些父親因為工作忙、沒時間,所以孩子的教育幾乎全部由母親擔當,家長會由媽媽去開,上幼兒園是媽媽接送。父親們在忙于工作的時候,忽視了孩子,忽視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千萬別忘記,父親的愛少不得。
第五原則:責任
牛琳老師指出,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做作業(yè)磨蹭,原因在于孩子沒有責任感。其實,孩子小時候就要告訴他什么是責任,他有什么責任。你可以問你的孩子“你的玩具玩兒后收拾好了嗎?”“小手絹、襪子自己洗了嗎?”“你是家中的一員,家務活承擔了嗎?”
讓孩子知道自己身上責任的重大,當我們賦予孩子責任時,他就知道他要干什么。在任何時間都強調責任時,我們沒有什么做不好。
第六原則:權威 權威,也就是說家長要給孩子劃定規(guī)則,給孩子立界限,家長要教會孩子說不,說拒絕。目前,孩子面臨的誘惑太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處處對孩子從認識到行為上給予考驗。因此,要教會孩子在誘惑面前說“不”!只有舍,才有得。牛琳老師說,做正確的事遠遠比把事情做正確更重要。
http://www.edujt.com/news/showNews.jspx?id=791【曉巖轉】
相鄰博客
- 培養(yǎng)孩子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010-09-07 15:28:00]
- 培養(yǎng)孩子傾聽能力得技巧 [2010-09-07 15:30:00]
- 給孩子播撒意志力的種子 [2010-09-07 15:33:00]
- 成功家庭教育的四種精神 [2010-09-07 15: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