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原理有一個觀點認為,人如果長期生活在一種“特別幸?!钡摹翱臻g”里,就會造成“健康心理過剩癥”。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幸福的感覺明顯降低,二是特別害怕、不愿接觸人世間的艱難困苦,甚至會將一些平常的事也誤認為是過于困難而神經(jīng)過敏。我們不能否認,艱難困苦是生活中的客觀存在,誰也沒有本事消滅它或者回避它。今天,家長也許有能力幫孩子克服一些,那么,將來呢?能讓孩子永遠不離開自己嗎?另外,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往往是在幼年時期形成的,一個從小就畏懼困難的人,很難設(shè)想他能克服生活中的什么磨難。因此,我們做家長的應(yīng)該清醒地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戰(zhàn)勝艱難困苦的意志和能力,遠比親自為他解決一些困難意義重大得多,也就是說,應(yīng)該教育孩子自覺學會正確對待困難,戰(zhàn)勝它,而不是消極地擺脫它,回避它。
相鄰博客
- 要讓孩子學會笑 [2009-11-22 22:13:00]
- 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果實 [2009-11-22 22:16:00]
- 自主性繪畫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2009-11-22 22:23:00]
- 幫助孩子學會交友 [2009-11-22 22: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