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有的教育家認為孩子從會拿勺子開始,就應(yīng)該做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wù)和幫助別人的勞動。當孩子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就會感到高興。
從勞動教育入手
要針對不同年齡兒童提出不同的要求。譬如,3-4歲的孩子可以學洗手、洗臉、穿脫衣服。對5歲的孩子,可以教他刷牙,系鞋帶等。
對兒童獨立生活及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要持之以恒,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習慣,盡快地擺脫對成年人的依賴。據(jù)說,有一個學校組織學生上街擦郵筒,一個學生的媽媽舍不得孩子去勞動,拿著抹布一路跟在學生隊伍的后邊。老師莫名其妙,隊伍后面多了一個大人是怎么一回事?這位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在家里沒有干過活兒,我來替孩子干,我保證擦得比他干凈?!边@樣的家庭教育,只能培養(yǎng)出依賴性強、軟弱無能的孩子,更談不上助人為樂了。
要理智地愛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的挑食、偏食、挑穿等等缺點,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不當所致。比如,家長說:“今天吃大蝦,可好吃啦,寶寶多吃點?!薄斑@是紅燒肉味道真不錯。”于是孩子在桌上專挑大蝦、紅燒肉吃,對其他不屑一顧。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挑食、偏食的習慣。同樣,孩子挑穿,也是在成人的暗示下形成的。事實上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健壯,可是,不適當?shù)慕逃椒ㄍc美好愿望南轅北轍。
防止孩子僻性的形成
曾有權(quán)威機構(gòu)做過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某些獨生子女的僻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不當所致。比如任性、愛發(fā)脾氣是獨生子女的通病,這也是派生其他弱點的原因。孩子的僻性在1歲最容易形成。孩子幼小時,偶然因得不到滿足而哭鬧,父母怕獨苗苗哭壞了身體,連忙屈服,百依百順,久而久之,孩子摸到規(guī)律,一不順心便以哭鬧來威脅。父母的溺愛對孩子的哭鬧起了強化作用,養(yǎng)成了任意發(fā)脾氣的僻性。
相鄰博客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2009-12-22 22:08:00]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2009-12-22 22:15:00]
- 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 [2009-12-22 22:25:00]
- 生活能力是孩子生存的最基本能力 [2009-12-22 22: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