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孩子究竟多大學琴比較好,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請您說一說,孩子到底多大開始學琴好呢?
尹老師:目前在數(shù)以百萬計的琴童中,有三四歲開始學琴的,有五六歲開始學琴的,有十一二歲突然萌生了學琴愿望的,也有幼兒因厭學中斷,以后又突然來了興趣半路拾起的。這中間,以選擇學前期開始學琴的孩子居多。家長考慮最多的是:孩子在學前期自己可支配的時間較多,沒有小學作業(yè)、考試的壓力,可以保證練琴;另外,學前期是孩子心智開發(fā)、技能訓練的好時機。
學前教育:您剛才介紹的是目前大多數(shù)家長的選擇。據(jù)說,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孩子應該到4歲以后學琴比較好,是這樣嗎?
尹老師:鋼琴課多采取一對一的教學,從純專業(yè)的角度考慮,大多數(shù)的專職鋼琴教師認為教五六歲以上的孩子要比教三四歲的孩子輕松許多。因為五六歲的孩子較之三四歲的孩子自控能力強些,能夠較快地理解樂譜和技巧重點,并容易與教師互動,能夠自覺、有意識地練習。
受生理心理年齡的制約,大多三四歲的孩子在學琴活動中往往“隨心所欲”、“興致所至”。如果他們開始學琴,一定要有一位既會教鋼琴,又懂得幼兒心理特點的老師來啟蒙。
學前教育:對于準備讓孩子學琴的家長,您有哪些建議呢?
尹老師:我認為,在考慮孩子是否可以開始學琴之前,熟悉鋼琴課的教學形式與特點是很有必要的。
如前所述,一般鋼琴課多采取一對一的教學形式,每周一次課。通常在課上,學生要先演奏上周課堂上老師布置的練習,而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演奏情況予以輔導,或講授新的技巧要點和相關音樂理論知識。在教師示范演奏和輔導學生練習后,教師會布置家庭練習。因此,鋼琴課不僅要求孩子在課上能與老師合作,有一定的理解力,而且要求孩子在課下能夠堅持完成練習。
學前教育:聽說學琴要選擇適宜的“開工”時間,如何判斷孩子何時可以學琴呢?
尹老師:一個孩子是否可以開始學琴,年齡并不是唯一或絕對的尺度。有的孩子年僅三四歲,但手的發(fā)育及心智發(fā)展都很好;有的孩子五六歲了,卻對學琴表現(xiàn)得不感興趣,坐不住。因此,不論處在怎樣的年齡階段,孩子和家長做好了“開工”準備的時候,就是可以開始學琴的最好時機。家長可以根據(jù)下面的標準判斷一下自己和孩子是否準備好了學琴的條件:
孩子年齡在三四歲以上,而且手的發(fā)育正常(手不過分小,手指不過分纖細);
孩子喜歡音樂,主動要求學琴或高興地接受家長的建議,沒有被迫感;
家長對孩子說“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每天練習,這可能會犧牲一些你玩的時間”,孩子仍認真地表示要學琴,會堅持天天練;
孩子會傾聽家長講的話、故事,有專注做一件事并保持一段穩(wěn)定時間的習慣 ;
家長確信孩子可以理解老師的話并能夠與老師進行交流;
家長確信如果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能夠堅持練習;
陪孩子學琴,被大多數(shù)家長喻為“最撓頭的事”,要想確定孩子開始學琴,家長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如果家長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相信家長和孩子已經(jīng)做好了學琴的充分準備。如果想學就別猶豫,條件具備當然是越早學越好。
如果家長對上面的問題不能做肯定的回答,說明家長或孩子還沒有做好開始學琴的準備,或者孩子的興趣不在這里。這時無論孩子有多大,都需要家長客觀地分析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或者做一些引導、訓練,以促進條件成熟。因為孩子學習用指在琴鍵和琴弦上準確彈奏、揉按,是一件非要有興趣、毅力和耐力才能反復練習、不斷矯正的長期“工作”。如果條件不具備而硬要開始,容易導致半途而廢。而最糟糕的是,半途而廢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不僅僅限于琴技,它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情感、行為習慣、自信心,乃至對生活的態(tài)度。-
尹建華老師先后任教于
教育系、藝術系,從事幼兒音樂教育二十余載。作為北師大藝術系教育研究小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成員,她多次參與各項音樂教育教法的研究,對德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日本鈴木音樂教學法、 美國“綜合樂感”、瑞士的達爾克羅斯體態(tài)律動學以及匈牙利的柯達伊等教學法先后進行了系統(tǒng)的比較和研究,在總結其特點、吸取其精華并不斷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音樂教育、幼兒音樂啟蒙的思想和方法,撰寫了《兒童音樂》一書。曾被中央電臺聘請為幼兒音樂教育專家。本期特別約請她做客本欄目,解答家長朋友關注的問題。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