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想: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再懂事一點、再……一點,再定規(guī)矩!但是有沒有想過,恐怕到了那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編譯/付笛
毫無疑問,孩子生來無法無天而且得寸進尺--他們吃了一個冰激凌就會要第二個,看完一個動畫片還想看下一個;如果你和他們玩,他們想無止境地玩下去;如果你要求他們睡覺,他們卻連躺著都不肯。于是我們下定決心:該給他點顏色看看了!然后開始劃定一些界 限,逐漸讓孩子知道胡鬧的最大限度是什么,而一旦自己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惹來的麻煩會有多大。
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通常在孩子已經超越了所有的界限時,才想起應該立下一些規(guī)矩,而在此之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已經給孩子太多的寬容,太多的出爾反爾,太多的“下不為例”。于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和父母周旋的藝術。這個時候再給孩子定規(guī)矩,父母會感受到很大的阻力。孩子們已經習慣了不聽話和隨心所欲,他們會很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此時,即便給他們來點厲害的――罰站、關禁閉,也無濟于事,孩子根本不理會你這一招,他們依然故我地在房間里飛來跑去。如果家長迫不得已實施“暴力”,那只能是災難性的后果,教育已經變?yōu)楦穸?,家里成了斗牛場?/font>
不能等到最后一刻才想到要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這項工作應該從孩子1歲的時候就開始,讓敏感的小寶寶在父母的表揚和不滿之間感受什么是被允許的、什么是被禁止的。
怎樣溫柔地讓1歲的小寶寶接受規(guī)矩呢?看看下面的例子――
你在給小寶寶喂飯的時候,他突然把手指伸進碗里,攪動著里面的粥。這個時候你會怎樣反應呢?
1、 你說:“別動,我來幫你擦干凈手?!?/font>
2、 你責備寶寶說:“別這樣,媽媽不喜歡!”
3、 你輕輕地搖搖頭,靜靜地說:“不行,不行?!比缓蟀淹胪频綄殞殙虿坏降牡胤剑^續(xù)給他喂飯。
這些方式沒有哪一個是完全錯誤的,但是我認為第三種最好。
第一種方式的結果會是,父母在幾個月之后才很費力地讓孩子改掉把手伸到飯碗里的習慣。第二種,媽媽責備的聲音讓孩子覺得很好奇,當他發(fā)現媽媽的這種聲音與他把手放在飯碗里的動作相聯系后,他會嘗試著把手再放進去,看看媽媽的反應。而第三種方式確定了界限――飯碗在寶寶的勢力范圍之外。這樣,寶寶不能夠到碗,也就領會并且接受“不能把手放進飯里攪拌”的現實了。
這里有個道德問題,那就是:我們不能強迫嬰兒服從,但是我們可以用寶寶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設定界限。
在設定界限的時候,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認清這里不是引發(fā)戰(zhàn)爭的地方,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心平氣和。
為了保證設置界限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xù)性,我們應該遵守一些規(guī)則:
1、 我們的禁令應該盡可能地少,否則難免有無法執(zhí)行或最終取消的情況;
2、 當我們說“不行”之前,先迅速地想一想是否能夠堅持這條規(guī)則;
3、 我們的禁令應該是有道理的、符合邏輯的,因為孩子也會去想,為什么不可以;
4、 我們希望什么、反對什么,都應該給孩子以明確的信號,不清晰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很困惑。
當我們開始給孩子立規(guī)矩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孩子需要界限,大人也需要,因為無原則的寬容和無原則的耐心,可能會使事情走入歧途。
當一個4歲的小女孩發(fā)現用筷子敲不同的盤子和碗,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時,起初媽媽表現得很開心,因為她覺得孩子很有創(chuàng)造力和音樂才華。但是10分鐘以后,媽媽開始無法忍受這樣的噪音,于是便一個人躲進廚房,任憑小器樂家盡情獨奏了。
媽媽沒有中止女兒的行為是想讓孩子高興。但是她沒有想到,孩子需要界限,大人也需要。因為無原則的寬容和無原則的耐心,最后只能讓事情走入歧途――過了一會兒,女兒便哭著走進廚房,她把杯子敲破了,手指上還流著血。媽媽看到后很心疼、也很生氣,她一邊責怪女兒,一邊給她包扎傷口。但是她沒有意識到是自己放任,導致孩子受傷。
那么,這位媽媽怎么做更恰當呢?當她不能接受鍋碗瓢盆交響曲的時候,就應該和女兒商定一個演奏時間,比如5分鐘。在這5分鐘里,她遵守約定在桌邊陪孩子;而5分鐘之后,她們按照約定收拾碗筷,音樂會結束。
相鄰博客
-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2010-03-04 21:35:00]
- 讓寶寶學會堅強勇敢 [2010-03-13 23:04:00]
- 家長應怎樣看待兒童智商分數 [2010-04-26 21:19:00]
- 學習10大才藝的最佳年齡(轉) [2010-06-24 09:2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