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怪毛病
●青少年時期是認識自己的階段
●怎樣幫助動蕩不安的青少年
●避免當眾嘲弄青少年子女
●培養(yǎng)子女的自立精神
●糾正子女的錯誤需注意方法
●不要侵犯青少年子女的隱私
●不要對子女說教不停
●談事情要切中要點、避免長篇大論
●避免在孩子面前議論、預(yù)測他們的未來
●不要刺激孩子
●表態(tài)不要模棱兩可
●青春期的怪毛病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很不穩(wěn)定,他們有反抗權(quán)勢和習(xí)俗的傾向。
因此,孩子們常表現(xiàn)出很多怪異行為,看了叫人心煩,令父母們難以容忍。譬如:咬指甲、摳鼻孔、啃手指頭、抓耳朵、干咳嗽、斜眼看人、擦鼻子、全身亂動,或是成天躺在床上兩眼望天,手里不停地玩一件東西;或是一天到晚不停地抱怨,仿佛一切都令他看不順眼,房子舊啦!衣服差啦!老師不好啦!父母是老古板啦!等等。
他們的壞毛病、壞習(xí)慣也一再重犯。早上大睡懶覺,晚上借口念書和洗澡,捱到深更半夜不睡覺。父母講他,他就生氣,他會跟父母強辯,或是故意曲解父母的話。
青少年孩子們的言行雖然如此不正常,但父母也不必惶惶不安。孩子”們?nèi)匀皇怯欣硇缘?。他本身的發(fā)育促使了他的行為。青春期的作用就是要瓦解他已經(jīng)成型的性格,接受必需要的改變:從成型狀態(tài)(兒童時期)經(jīng)過瓦解狀態(tài)(青春期)到再定型狀態(tài)(成人時期)。每個青少年在青春期間都要重新養(yǎng)成他自己的性格,必定要從父母替他塑造的兒童期中掙脫出來,使自己嶄然一新。
因此,他們有些怪異行為是可以理解的。
●青少年時期是認識自己的階段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開始認識自己的時期,青少年們常會自“問:“我將來能做什么?”這一點他們不能確定,可是他們能夠確定自己不愿意做的是什么。他們害怕將來是個庸庸碌碌的人,他們變成不聽話和反抗父母的孩子,只是為了要想親自體驗一下他們的自主能力。他們并不是故意想要反抗父母,他們內(nèi)心非常矛盾。
他們的痛苦也是多方面的,有肉體的行動,精神上的刺激,不滿現(xiàn)狀和害羞的苦惱等。要使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凡事都能稱心如意,是件不可能的事。他控制不住自己,可以說是心不由己地闖下了禍事。
同時各種大眾傳播的媒介也常把青少年帶進緊張又痛苦的境地。電視廣告大肆宣揚某某化妝品如何好;廣播電臺介紹給青少年們?nèi)绾纬1?邶X芬芳,如何矯正牙齒;怎樣洗除頭皮屑;有些雜志刊載青少年如何增長身高,怎樣增加體重或怎樣減肥,怎樣鍛煉肌肉和保持優(yōu)美的身材。青少年們?nèi)绻囘^那些靈驗良方,結(jié)果毫無功效之后,要是沒有加深他們的痛苦,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這些父母都要理解并幫助他們。
●怎樣幫助動蕩不安的青少年
青春期是動蕩不定、迷惑和苦惱的時期,同時是希望無窮。情感強烈的時期,是引起社會關(guān)切、個人極端痛苦的時期,也是心情矛盾、喜怒無常的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xué)家曾說過:“處在青春期階段的男女,言論和行為,互相矛盾,變化莫測,并不奇怪。他們在成長,在塑造成人期的性格,不
停地在體驗自我,要嘗試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所以,容易沖動,盡管他們也知道沖動不好,應(yīng)該克制,在公眾面前不愿親近父母,但他們內(nèi)心的隱私,還是只想向父母傾訴;表面上在處處模仿名人,私底下卻又想標新立異,另創(chuàng)一套;有時表現(xiàn)急公好義,樂于助人,為社會、為他人,無私地做奉獻,但有時又顯得自私自利,冷酷無情,一心一意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毫不顧及集體的利益?!?br /> 青少年時期.較容易沖動,也喜歡處處模仿名人,想要標新立異……
有位教師在一所高級中學(xué),找了幾位高一的學(xué)生談心,要那幾位學(xué)生談?wù)勊麄冏罱男睦砘顒?,毫無例外,這些學(xué)生心理都很矛盾。
有個男生說:“我近來心情很苦惱、很矛盾。因為,在內(nèi)心深處,常有些欲望,一些沖動,在燃燒,在折磨自己,想嘗試,不太敢,想克制,又克制不住?!?br /> 有個男生說:“也許我這個人精力太旺盛,總想找個機會,去親自嘗試一下人生各種酸甜苦辣,去實際做些事情,那怕是發(fā)泄一下也好,而不愿只聽一些不著邊際的空談?!?br /> 有個女生說:“不知為什么,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做一些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的事,被別人看成神經(jīng)質(zhì),喜歡裝模作樣,自己難以理解,一點也不愉快?!?br /> 對處于心情不定、常自相矛盾階段的青少年,要理解他們,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不要橫加干涉,一點看不慣,就動輒斥罵,不妨順其自然,聽其自便。他們好活動,就讓他們?nèi)?,喜歡孤單的,內(nèi)心有種種隱私的,暫時也不要多過問。青少年在什么情況下,內(nèi)心渴望別人了解,在什么情況下,又不愿讓人窺其內(nèi)心隱私呢?這是件困難而又微妙的事,父母再聰明,也難掌握,那又何必太操心,反而使兒女不高興呢?對兒女的反常行為,暫時容忍,并不是表示贊同,正如醫(yī)生從不拒絕病人的要求,哪怕感到它不合理,只因為他們是病人,但絕不鼓勵也不贊許。暫時的容忍,就是在尊重理解兒女的個性和心情基礎(chǔ)上,再尋找恰當?shù)臅r機,進行有效的幫助。
●避免當眾嘲弄青少年子女
青少年對自身的缺憾是非常敏感的。所以他們很不喜歡別人抓住他們的缺憾開玩笑,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如果連父母也嘲弄,那更會在他們內(nèi)心造成嚴重的創(chuàng)傷。做父母的,要時刻注意,不要叫子女外號,諸如什么:“矮冬瓜”“竹桿”“肉圓”等;也不可當著別人,大談兒女童年時期幼稚的表現(xiàn),可笑的往事,例如,說他們常尿床,愛啼哭,太淘氣,喜歡吃零食,膽子太小等。兒女大了,要把他們當大人看待,他們討厭再提那些往事,應(yīng)該滿足他們這方面的要求。
●培養(yǎng)子女的自立精神
青少年都渴望自立。父母應(yīng)該盡量滿足及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意識。而不可處處擋在他們前面,替他們出主意、作主張,子女只能聽話、服從,而不讓他們獨立自主的做他們想做的事。這樣做只會造成子女對父母嚴重的依賴心理,既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也會使子女日益對父母不滿和對立。一個聰明的父母,明智的做法應(yīng)是:子女越自立,對父母的依賴性越少,就應(yīng)高興,就該鼓勵。子女面臨生活、學(xué)習(xí)重大問題來詢求父母意見時,首先得鼓勵他們:
“你自己是怎樣考慮的?”
“首先你應(yīng)該拿出主張?!?br /> “你自己選擇吧!”
“你所做的事,我相信會令我滿意的!”
不過,這并不表示父母就可以放任不管。因為假著在子女生活中,遇到有關(guān)子女成長幸福的關(guān)鍵問題父母就應(yīng)有明確的意見和主張,但不是強加于他們,替他們決定,而是在鼓勵子女自主自立的前提下,讓他們自覺接受父母的意見。
●糾正子女的錯誤需注意方法
有些父母自以為他們都是對的,而對子女做事的方法總是看不順眼,總是不覺得滿意。于是成天繃著臉來教訓(xùn)、糾正子女。這樣做的結(jié)果只會造成父母與子女間的沖突,子女們不喜歡說教,不愿接受改正,而往往態(tài)度倔強,使你無法接近他,無法教導(dǎo)他,他們認為即使錯了,也要一錯到底,絕不接受糾正。
所以,不注意方法就收不到糾正子女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對子女的過錯表示同情。然后提出你的看法,并解釋自己的看法為什么是正確的,這樣既不易使子女產(chǎn)生敵意,也使他們易于接受你的觀點而去改正錯誤。
●不要侵犯青少年子女的隱私
每個人都有不愿意與人說的話,同樣的,子女也有很多不愿意讓父母知道的事。因此,父母盡量不要去侵犯青少年子女的隱私,諸如:翻他們的抽屜、看他們的信件、聽他們打電話,都是不恰當?shù)呐e動,因為這將導(dǎo)致他們的怨恨,他們會恨父母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一個大女孩說:“我母親真是的,總喜歡打開我的抽屜,偷看我的信件,我真希望她不要這么做?!?br /> 一個大男孩也抱怨說:“我自己的書桌。衣柜就讓它亂好了,這樣我還容易找到自己的東西??墒俏夷赣H總是擅自到我屋里整理我的書桌、衣柜,這簡直是侵犯到我的隱私。我希望她只要整理自己的房間就夠了,別管我的事?!?br /> 再者,父母也不應(yīng)對子女的社交生活管得過嚴或過于關(guān)切,例如:看見女兒跟某個男孩交往,就神經(jīng)兮兮,問這問那,“你怎么認識他的?”“他是什么人?”“你們在一起講了些什么?”等等,也不管女兒愿不愿意回答。
父母不要認為應(yīng)該與子女毫無間隙,對他們的事應(yīng)該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這將使他們產(chǎn)生排斥的心理。正確的作法是要與他們保持一段適當?shù)木嚯x,并且要尊重他們的私生活,要幫助他們逐漸脫離父母,去過獨立的生活。
●不要對子女說教不停
子女最不愿意聽:“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他們一聽到這類吩叨就煩,就避而遠之。盡管父母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他們不喜歡說教,他們不愿意聽那些陳年舊事,而且也不相信父母曾經(jīng)真的那么勤奮、努力,樣樣比自己好。
另一點,父母在子女遇到問題時,不應(yīng)該受他們的情緒所左右,他們的情緒是憤怒。恐懼且困惑的,父母不可以也跟著發(fā)脾氣、迷惑,那樣就無法幫助他們。反之,應(yīng)該冷靜、拿出自己對事情的處理方法。
●談事情要切中要點,避免長篇大論
肖樺,十七歲,他說:“我有時真要耐得住性子,才能跟我母親說話,她常把最簡單的事復(fù)雜化,我問她一點小事,她就前前后后說了一大篇,為了怕浪時間,我都盡量避免跟她說話為妙?!?br /> 黃敏雄,十六歲,他說:“我父親不知怎么搞的,他對人的心理。情緒根本不能體會,也聽不懂別人的言外之意。他逢人就愛發(fā)表長篇大論,且語言之乏味,不著邊際,聽者都覺得厭煩,也懶得跟他辯論,這些他都體會不到,繼續(xù)他的高談闊論。我真希望他嘴巴能閉一閉,去聽聽別人怎么說?!?br />
●避免在孩子面前議論、預(yù)測他們的未來
父母都喜歡拿孩子當話題,議論他們的過去,預(yù)測他們的未來,談?wù)摉|家孩子怎么樣、西家孩子怎么樣等等。例如說:“李阿丹性格太內(nèi)向了,不善說話,又不出眾,看來不會有什么出息?!薄瓣愋∩洪L得好,可是不愛學(xué)習(xí),好做白日夢,經(jīng)常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看她能做成什么?”“彭松這孩子太調(diào)皮了?搗蛋成精,成績又不好,長大以后只怕會成為社會的包袱。”
這些話不管是否真心,都不要當著孩子面講,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會理會別人說他們什么。實際上,孩子聽了會很不舒服,而且會產(chǎn)生潛意識,不知不覺地照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去做。
●不要刺激孩子
“要你把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亂丟,你總是不聽,真是一輩子也改不了你那壞毛病?!?br /> “我剛才講的道理,你聽懂了沒有?哎!恐怕你一輩子也懂不了,我只是對牛彈琴而已。”
父母不要說這種反話刺激孩子,打擊孩子。這會使他們很生氣的,因而也會引起他們對父母的厭惡。
●表態(tài)不要模棱兩可
子女征求父母的意見,父母切忌表態(tài)模棱兩可,這會使子女無所適從。
十五歲的素芬要去跳舞,她母親說:“你當然可以去跳舞,高高興興地去玩一晚上。但那可苦了我,我既要為你擔(dān)心,又要等你不能睡?!?br /> 這么說弄得素芬左右為難了,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所以,父母對子女說話,必須要明確肯定,準就是準,不準就是不準,或是讓子女自己做主。
父母與子女在生活經(jīng)歷、生活閱歷上都很不相同,且所處的位置也截然不同。因此在見解上、生活態(tài)度上自然存在很大差異。父母不要強求子女與自己一致。為了求得彼此間的溝通與了解,且讓我們來聽聽孩子們對父母的一些看法.
相鄰博客
- 中學(xué)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及校正策略 [2009-12-12 09:57:00]
- 初三的學(xué)生應(yīng)該怎么學(xué)習(xí)? [2009-12-12 10:21:00]
- 中華家庭教育免費家長課堂-65講:聽不進子女意見 [2009-12-13 20:34:00]
- 巧媽支招改變孩子的浮躁心理 [2009-12-13 20:3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