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和學習好的同學在一起”,“你是我生的,我怎么會不理解你?”,“你旁邊的男同學是誰?”――經(jīng)常聽到不少女兒私下模仿著媽媽的口吻,半是埋怨半是取笑地對同學訴說自己家教的嚴格性;也經(jīng)常聽到一些媽媽在心理咨詢室,抱怨自己的女兒“你說東,她偏往西”,“你在這邊說得嗓子冒煙,她依然我行我素,要么干脆不和你說話”,“一回家就拿電話筒不離手,在那兒‘煲電話粥’”,等等。記者日前從滬上家庭指導師處獲悉,在這些互相埋怨的母女之間,尤其又以更年期媽媽和青春期女兒之間的“戰(zhàn)斗”最為典型。指導師們表示:“媽媽總希望女兒按照自己設計的道路成長,而女兒總是渴望擺脫媽媽的影子,尤其是處于更年焦慮期的媽媽遭遇青春叛逆期的女兒時,兩者的矛盾更加劇烈,所以更要父親當好緩沖角色。”
個案一
火藥桶母親VS小刺猬女兒
16歲的小西和45歲媽媽王靈之間的關系,就像兩只互相取暖的刺猬:離得遠了,兩人都有牽掛;近了,兩人就互相折磨,一件不足掛齒的小事,就可以讓母女倆吵個天翻地覆。
王靈也不清楚和女兒的關系怎么會惡化到如此地步。她覺得女兒變了,不再是那個拽著她的衣角撒嬌的乖巧孩子,就像一只小刺猬,一旦事情不合乎她的心意,她就會肆無忌憚或有意用最難堪和傷人的話刺傷媽媽。而小西也覺得素來溫柔的媽媽,如今變得脾氣暴躁,經(jīng)常亂發(fā)火,對這也不滿意,對那也有看法。她覺得媽媽總是用挑剔的目光看她,小到發(fā)型、衣著、說話的口氣,大到她的朋友、她的業(yè)余時間安排。她不理解,自己難道是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人?16歲的小西,需要尊重和自由。每次和媽媽吵架,小西總會把自己鎖在房間里。
前兩天,就讀初二的小西進行了一次學期摸底考,在吃晚飯時,王靈問起小西考試的事。“這回考試別的還行,就是物理考得不太好?!毙∥鞯脑拕傞_個頭,王靈的聲音就提高了:“沒考好,多少分?”“60?!薄澳歉鷽]及格有什么兩樣,你這人就是這樣,人家女兒那么優(yōu)秀,你就這么沒用……”小西強壓住火,可王靈的火氣越來越大,什么“整天跟個沒事兒人似的,我說了等于白說”……女兒一氣之下,把飯筷一扔,跑到自己房間去了。王靈跟過去,誰知女兒把房門反鎖了。一個氣得躲在房間掉眼淚,另一個則氣得混身發(fā)抖,必須服用血壓高的藥物。
丈夫說王靈最近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王靈自己也意識到了,尤其是每天不定時出現(xiàn)的虛汗和潮熱更讓她如此煩躁。在單位,王靈盡量控制,可回到家后,對女兒的噓寒問暖卻被女兒冠之以“嘮叨”,這令她心里的氣不打一處來。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加上一個叛逆倔強的女兒,無疑就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戰(zhàn)爭。
心理老師點評
對于更年期的媽媽來說,生理上不適以及對衰老的恐懼,使得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特別容易煩躁。更年期的媽媽大都在事業(yè)上沒有更大的發(fā)展,很容易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過度關心,這樣正好和孩子的逆反心理針鋒相對,使得矛盾更加激化。
更年期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焦慮癥狀包括:一是怕孩子閑著,把孩子時間占滿了,心里才踏實;二是怕孩子玩耍,把孩子攥在手心里,母女沖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激烈;三是怕孩子出錯,盯著孩子的錯誤,放大孩子的錯誤,以反復提醒孩子的錯誤為教育手段;四是怕孩子失敗,學習成績、考試名次像戴在孩子頭上的緊箍咒一樣,讓孩子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面對一切。其實,當更年期遭遇青春期,重要的是彼此理解,互相體諒,硬碰硬的簡單做法肯定不會取得好效果。媽媽應該學會因勢利導,緩解自己的焦慮心態(tài),用愛來化解這些沖突和對抗,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段人生中重要的轉折時期,才能恢復以往親密的母女關系。
個案二
“過敏母親”VS外向女兒
18歲的小怡和50歲媽媽喬喬向來都是對“歡喜冤家”,兩人的爭吵在小怡步入高中階段后更加劇烈。當時媽媽喬喬已內退在家,聽說高中女生容易早戀,就格外關注女兒和男同學的交往??尚♀菍W校里的文藝積極分子,總有不少男生打電話或寫信找小怡,小怡怕媽媽不高興就什么都不對媽媽說。媽媽只好以偷聽女兒電話的方式來監(jiān)督她。
一次吃著飯,小怡講起了學校里的事?!俺灾?,滔滔不絕就開始講起了班上某個男生的事情,說什么球打得好,人也長得帥,歌唱得還一流,聲音特有磁性,還說他們班的女生都快迷瘋了。”說起那次的不快,喬喬依然記憶憂新,“升高中后,女兒成績一直不好,我就覺得她受什么干擾?!?/font>
針對媽媽的批評,小怡也不示弱:“我平時都不怎么和我媽交流,她總是聽風就是雨,然后嘮嘮叨叨沒個完。那天吃飯覺得媽媽心情還好,就和她聊了兩句我們班的一些事,誰知還沒說完,她就發(fā)火了,我覺得特委屈。我們班確實有女生對那個男孩有好感,有的甚至給他寫‘情書’,可我對他并沒有特別的感覺,和媽媽說這個事就是覺得好玩,誰知道她突然就翻臉了。”
小怡覺得媽媽過激的舉動讓自己很難接受,“媽媽總是對早戀敏感,認為有男生找我,就是對我有意思,代溝太深了,沒辦法好好談。那次吵著吵著,媽媽就打了我一巴掌。”
媽媽則對小怡的表現(xiàn)很是傷心,“我總覺得她不夠努力,一見她在做的事情和我安排的不一樣,我就生氣。她也好像故意在跟我作對,我讓做的事,她總是找理由不做,還時不時地給我臉色看。孩子青春期了,真難管啊!”這件事像導火索一樣最終使母女間的矛盾全面爆發(fā),兩人幾天不說一句話。后來外婆把小怡接過去住了一個月,母女關系才得到了緩和。
心理老師點評
這對母女的遭遇絕非是簡單的個案,它是步入中年的父母普遍會遇到的問題。青春期是從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期,性激素和生長激素分泌的增加使得孩子們的心理情緒波動較大。對于青春期的女兒來說,這一階段自我意識已經(jīng)產(chǎn)生,對異性會產(chǎn)生朦朧的好感,作為父母,要理解女兒情感上的變化。
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女兒,媽媽應該告訴女兒學會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分享女兒成長過程中的點滴,以朋友的身份,寬容地看待長大的女兒。女孩的心靈是十分敏感而脆弱的,如果不能給女兒正常的親子關愛或者采用不當?shù)慕逃绞?,更容易給女兒心靈造成損傷。
個案三
嚴厲母親VS強勢女兒
從冰初一起,就開始和媽媽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兩人脾氣都不好,經(jīng)常吵到兩敗俱傷。在最初的幾年里,他們家的經(jīng)典畫面就是:東屋一個,西屋一個,張著大嘴一起較著勁兒哭。媽媽嫌冰打扮得太艷,冰嫌媽媽太土;媽媽嫌冰懶散,冰嫌媽媽?筻攏宦杪柘穎?無組織無紀律沒禮貌不學習,冰嫌媽媽太世故太功利貪圖虛名。
母女之間的戰(zhàn)爭,一向是媽媽低頭,而冰總是死撐到最后。鬧得最兇的一次,是初二的冬天。冰考試考了倒數(shù)第十名,成績下滑了很多。當晚,媽媽本來是想安慰冰的,卻不料被冰搶白了一通,說媽媽從來沒有正眼瞧過她,也不認同她,說著說著還開始把行李整理到一個手提包,說是要一個人去闖天下。那次,媽媽氣得臉刷白,半天沒說出話來。終于,在一次爭吵中,媽媽的心臟病犯了,冰才幡然悔悟。
上大學后,或許是媽媽老了,或許是冰度過了青春期,也或許是距離產(chǎn)生了美,冰和媽媽的關系終于有所好轉。
心理老師點評
對于女兒來說,也要幫助媽媽一起克服尖銳的母女矛盾。首先,要了解媽媽的更年期心理和狀態(tài),有時媽媽發(fā)火并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她無法面對身體上的變化;其次,當面不好說出來的話,不妨用寫信方式寫在紙上進行交流,以減少矛盾沖突;其三,媽媽的情緒不穩(wěn)定時,最好做出小女兒的狀態(tài)哄哄她,就像小時候她溫柔地哄你一樣,要知道媽媽的心都是柔軟的;其四,要和父親達成一種默契,關鍵時刻,要父親幫忙充當母女之間的緩沖地帶,至少不能讓母親和女兒之間打“持久戰(zhàn)”。
相鄰博客
- 西方青春期教育案例——如果沒有能力照顧好你的雞蛋 [2010-06-02 16:05:00]
- 中學生心理健康案例——早戀的困惑 [2010-06-02 16:19:00]
- 關注孩子的青春期 [2010-06-02 16:32:00]
- 避免青春期的自我傷害 [2010-06-02 16:5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