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今年7歲,剛剛上小學,最近老是做鬼臉、眨眨眼,怎么罵都改不了。學校老師也反映小強上課調(diào)皮搗蛋,常常擠眉弄眼、搖頭聳肩、做鬼臉,有時伴有脖子抽動,多次給予批評警告,雖能認識到錯誤,但絲毫沒有改正的跡象。小強媽媽擔心孩子學壞了,但孩子并沒有交什么壞朋友,因此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帶小強來到心理門診。醫(yī)生經(jīng)過詳細詢問、觀察和檢查后,告訴小強媽媽,小強是患了抽動癥,而不是養(yǎng)成了壞習慣,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糾正治療。這時媽媽終于明白小強近來的變化是怎么回事。
小強所患之抽動癥,屬于兒童最常見的一種抽動障礙類型。多發(fā)生于兒童時期,小學階段為高發(fā)階段,男孩較女孩多見。癥狀有很多形式,有的以動作來表現(xiàn)(稱為動作抽動)、有的以聲音表現(xiàn)(稱為發(fā)聲抽動),有的癥狀很簡單,只有一個聲音或動作,有的卻相當復雜,甚至有如一個儀式般,如摸人一下、說一長串的句子、一整套有如強迫行為的動作等。這些癥狀有時是會改變的,且通常都有次序性,一般是由動作到聲音、簡單到復雜,常見發(fā)生在臉部、接著頭肩、上肢、下肢及身體等,由上而下。最簡單常見的是臉部表情的抽動,如眨眨眼、做鬼臉、搖頭聳肩等,或者清嗓、咳嗽等,也有復雜如梳弄頭發(fā)、敲打東西、逗弄別人等,讓許多人不禁要懷疑,這孩子是不是故意的。
此癥患兒一般具有敏感、羞怯、不合群、易興奮、易激動的個性特征。有趣的是,抽動癥的癥狀常常在發(fā)生一陣子后就不見了,有些會再發(fā)生或改變一種形態(tài),有些則從此不再犯,癥狀常起伏變化。病程在一年以內(nèi)者稱為暫時性抽動障礙(又稱抽動癥),病程在一年以上者則稱為慢性抽動障礙。
該病具有家族傾向,造成抽動癥的原因是生理的,主要為腦部神經(jīng)傳導物質的不平衡,這種腦部功能的失常,往往與先天體質、家族遺傳有關,患病比例為男孩是女孩的三到五倍。雖然很多患兒是在壓力較大時發(fā)病或癥狀惡化,玩?;蚍潘蓵r癥狀就消失,但這些心理或環(huán)境因素只是影響病情,并非抽動癥的主因。本癥在最初常因某些部位的不適感,產(chǎn)生保護性或習慣性動作而固定下來。如眨眼動作,可因眼結膜炎或異物進眼而引起;皺眉、皺額可由于帽子或衣領過緊而引起;面肌抽動可因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引起等。而當局部癥狀消失后,抽動癥狀仍然存在。
抽動癥常讓老師家長擔心不已,也給患兒帶來各方面的困擾,癥狀輕者患兒常會自行壓抑調(diào)整,但有時非得叫一叫、動一下不可,無法控制太久。抽動癥大多不必治療,青春期之后就會逐漸平緩或消失,智力一般無影響。只要周圍的人可以理解,不取笑或給予壓力,不讓患兒產(chǎn)生罪惡感,可以照常學習,病情會在起伏中逐漸緩解。但如果嚴重者影響生活和學習,患兒自覺困擾或不適,則可以到醫(yī)院進行治療。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配合相應的心理治療和一般治療,將會取得滿意的療效。
因此孩子出現(xiàn)做鬼臉、眨眨眼、搖頭聳肩等時,要想到抽動癥的可能,及時帶孩子看醫(yī)生。如明確存在抽動癥,則及時給予相應的干預或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來源:抽動癥康復網(wǎng)
相鄰博客
- 抽動-穢語綜合征中抽動的表現(xiàn)特點有哪些? [2008-10-24 16:55:00]
- 為什么抽動癥容易誤診? [2008-10-24 16:56:00]
- 兒童抽動的易發(fā)部位在哪里? [2008-10-24 16:59:00]
- 多發(fā)性抽動癥患兒有哪些不常見癥狀? [2008-10-24 17:0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