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對雙胞胎兄弟,才十一歲。上網(wǎng)成癮,不顧家長的暴打,曾離家出走三四天,把家里的書籍等拿出去賣錢。一切原于這家長的簡單粗暴教育,一點小事動不動就大打出手。崇尚棍棒下出孝子。家長打兩個孩子的工具由掃帚、竹棍到皮帶等。
分析:家長施暴時,兩個小家伙的確很痛苦,也恰恰因為如此,他們更渴望網(wǎng)絡,渴望那些游戲----因為在那個虛擬世界里,倆個孩子可以忘記身上的痛苦,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上網(wǎng)玩一次,家長知道了,一定是一頓暴打。為什么他們怕打,可是卻寧愿挨打也堅決不改上網(wǎng)游戲的習慣呢? 孩子認為:玩一個小時也是挨打,玩三天也是挨打,索性能玩多久就玩多久吧,哥倆互相安慰,互相鼓勵打氣,互相在游戲中默契配合,大顯身手、神氣活現(xiàn)、大刀闊斧地隨意砍殺“他人”,把他爸爸媽媽打他們時,他們所承受的怨氣,憎恨,痛苦都淋漓地宣泄出來。
案例:一初中少年,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平時做事喜歡獨來獨往,不善言談.家長和學校老師同學都不曾想到這樣一個孤獨內(nèi)向的好孩子會出什么事. 偶然機會,男孩接觸到了網(wǎng)絡游戲,然后便被深深地吸引,開始逃學,學校家里把他當成問題少年.家長把家里的錢看管好,男孩便把家里的電器搬出去賣,后來偷同學的錢.父親絕望地要與這個逆子同歸于盡.母親悲痛欲絕.
分析:原來男孩的父母感情不和,每天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他們每天都把更多的感情和精力留給自己考慮自己的事情.孩子一向很安靜,因此也就不用去給他太多的關注了.要吃的,要用的,要穿的,只要能滿足他不就可以了.他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父母的心思跟他說也不懂.因此,在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他很孤獨,其實他并不喜歡孤獨,他喜歡被人關注,被人關懷的感覺,他喜歡與人聊天,與人一起游戲-----可是多年的習慣,使他沒有勇氣跟熟悉他的人訴說心中的渴望.于是他發(fā)現(xiàn)了他可以在網(wǎng)絡游戲中被關注,被簇擁,被仰慕.在游戲中,他是一個組織的成員并領頭.網(wǎng)絡游戲中,還可以跟"人"說知心話,可以愛別人,吸引別人愛自己.就是感受讓他不能自拔.起初,他也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他陷得很深了,他父母才知道.回到現(xiàn)實,再看父母各自心事重重的樣子,他很失望,于是在本來可以回頭的時候,他又走進了網(wǎng)絡中的"溫情世界",從此,他就想與這個美好的世界共生死.
案例:.一個上了高中的男孩子與他爸爸簽了一個協(xié)議.協(xié)議的內(nèi)容是他爸爸要允許他每天上網(wǎng)玩8個小時的網(wǎng)絡游戲,否則他不上桌子吃飯.協(xié)議簽定之后的七天里,父子倆相安無事.七天后,兒子說8小時不夠,老子說已經(jīng)可以了,于是父子戰(zhàn)爭拉開序幕,一直打到中央電視臺.
分析:.這個老子三十好幾才有了這個兒子,于是視如掌上明珠.老子對兒子幾乎是百依百順,幾乎分不清誰是誰的老子,誰是誰的兒子了.兒子從小到大凡事沒有受到過挫折,凡事沒有用自己爭取過,只要想一想,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滿足.兒子學會了玩網(wǎng)絡游戲,由一個小時到一天,到連續(xù)兩天,三天,玩得顧不上吃飯,老子就親手端著在電腦前喂兒子.用老子的話說,他也不想支持兒子玩,可是兒子離開電腦就像斷了大煙一樣難受,他不吃飯,老子怕餓壞了他的身體.總之,他們也下過好幾次決心,可是最終總是心疼孩子的"痛苦",只好他們自己痛苦了.看到這里,我心里想到的是可恨天下父母心!
兒子呢,之所以迷戀上網(wǎng)絡游戲,是因為那里有他不斷爭取的目標.他覺得很刺激,很能彰顯他的能力,這是他很久以來也沒有的感受.再者,他不玩游戲了,他干什么 他幾乎什么都不會干!在家里有他老爸,老媽伺候他,可是到了學校,很多人很多平常事他都懼怕.他沒有任何承受壓力和挫折的心理準備,他說現(xiàn)實太可怕.
案例1:一個初中的女孩子,從上學以來一直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很好,剛上初中時也很好,可是初中三年開始,女孩子的成績開始下滑,然后到幾乎跟不上,老師找家長,最后到學校要與家長商量留級。女孩子不堪這些壓力,索性自行退學,整天泡在網(wǎng)吧,與網(wǎng)絡結(jié)緣,不能自拔。
分析:這個女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而且都是高校的教師。他們很疼愛這個寶貝女兒,不存在家庭冷淡或暴力等問題。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給予了比較好的學前教育。女孩兒到了上學的年紀,在學校里沒多久就成為了學校和班級里的各科學習成績的佼佼者。因此,一直以來,這個孩子生活在鼓勵、表揚和陽光之中,生活順暢。考到了重點初中,女孩的父母更是對她呵護倍至。因為家長也是從事教育的,所以很有能力給她找很多好的老師給她輔導,吃小灶。隨著家長給女孩安排的學習時間越緊密,他們仿佛越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孩子前途無量的希望。久而久之,女孩勞累了,困頓了,也有些厭煩了,可是望女成鳳的父母還是不屈不撓地“愛護”她,“幫助”她。女孩壓抑得不得了,心里清楚,這是父母為她好,可是這個好有點過分了,她每天都感到全家人關切的目光,那目光熱烈得讓她無處藏躲,讓她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終于,她找到了一個可以聽她心聲的人,那人就在網(wǎng)絡中。每次與網(wǎng)絡的好友聊完,她都感到渾身輕松,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于是女孩從此便經(jīng)常光顧網(wǎng)吧,找她的知音們傾訴自己的煩惱和壓抑。學習成績有所下降,父母一改往日的呵護慈愛,斥責她不努力,不用心,后來女孩上網(wǎng)的事被父母知道了,這下,母親仿佛大難臨頭,痛不欲聲,就好象是天踏下來,讓她失望,絕望----父親則對她嚴加看管,幾乎不給她一分鐘自由的時間。許是物極必反吧,女孩索性在上學期間,偷偷溜出來上網(wǎng),一上就是一整天----
案例2:是一個省級重點高中的女孩子.在考到這個學校前,這個孩子一直是學習上的佼佼者,是老師和家長的驕傲.考到這所重點學校以后,因為學習好的同學很多,自己的成績不再十分突出,女孩曾一度躊躇和徘徊過.就在這個時期,一次老師不正確的評價,讓這個孩子更加灰心和懷疑自己.可是與此同時,家長并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苦悶心情,在孩子上了重點高中之后,他們仿佛看到了孩子的特異功能,看到了孩子是他們整個家庭的希望.于是,家長盲目地鼓勵和給孩子設定一個又一個不實際的目標.這時,這個女孩的苦悶達到了飽和,她無處發(fā)泄,她開始聊天了,她把自己的苦悶傾訴給了網(wǎng)絡中的朋友,而網(wǎng)絡中朋友也真沒有辜負她的期望,給她的一句一句安慰的話,不時地打動著她的心.漸漸地,女孩迷戀上網(wǎng)絡聊天,漸漸地,開始厭惡上學,覺得辛苦自己那么努力地拼命讀書沒什么意義.同時,學習這個東西也太沒有止境,也太高深,自己沒必要勞其筋骨,去爭取那些希望渺茫的希望.就像網(wǎng)友所說,她的家庭還很富裕,她無論怎樣,她今后都不會混得太差.再看看她周圍熟識的有些孩子,學習真沒她努力,也沒她那么用功,人家出國的出國,靠家長關系照樣上重點的上重點,人家真的混得也不差嘛!于是這個女孩把功夫用在網(wǎng)絡,于是她的聰明同樣在網(wǎng)絡中得以張揚,很快成為網(wǎng)絡的高手,很快獲得相應的頭銜,成為網(wǎng)絡中的"大姐大".而學習成績呢,一落千丈,成為學校的問題少年.被校長勸退回家.
五、其他原因分析:
青少年網(wǎng)癮成因的幾個主要原因.事實上,任何一個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特別大的異常變化,形成一定的心理問題,這都與方方面面的很多原因有關系,一般不是一個原因就可以導致成心理問題的或者平常人所說的異常變化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成因以外,還跟孩子所生長的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有關.試想,孩子如果整天生活在周圍都是網(wǎng)吧的環(huán)境中,或者孩子在學校也能夠受到老師同學的正確關注和引導,孩子想必也不會整天泡吧掛網(wǎng)的吧.
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相應的關注和溫暖是成因;孩子在家庭中得到過重的壓力是成因;同樣道理,孩子在學校和社會中得不到以上的關注、關心和理解也同樣會發(fā)生心理失衡的。
逃避現(xiàn)實的壓力,也是現(xiàn)在一代孩子最大的問題。上面的種種原因也可以歸結(jié)成現(xiàn)實與理想的不同步。只有清楚了成因家長、學校以及社會才可以更好配合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孩子的問題,更好地撫育他們。
來自:
相鄰博客
- 如何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馬金龍) [2009-03-01 14:40:00]
- 父母建立威信的三大要素 [2009-03-05 21:58:00]
- 青少年如何戒除網(wǎng)癮 [2009-03-07 21:05:00]
- 調(diào)查報告顯示:父母、教師對未成年人上網(wǎng)的態(tài)度存在差異 [2009-03-07 21: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