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個媽媽說,朗朗在父親的逼迫下取得了成功,自己是不是該向朗朗的父親學(xué)習(xí),對自己的孩子狠一點(diǎn)。我覺得這個媽媽可能陷入了誤區(qū),就是把朗朗的成功想得太簡單了。事實(shí)遠(yuǎn)比想象中要復(fù)雜。
首先必須強(qiáng)調(diào),如果孩子對于學(xué)琴或者學(xué)業(yè)既無天賦,又無興趣,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取得較高成就的。成功不是靠逼迫就可以的。這個媽媽舉了個例子,說有個孩子整天挨打,屁股腫得老高,結(jié)果這個孩子品學(xué)兼優(yōu)云云。這種看法屬于管中窺豹。我研究的神童個案已經(jīng)有兩位數(shù)了,即便是真神童,在逼迫之下成功的也不多,何況一些假神童?靠逼迫的方法只能取得暫時的成功,到了成年才能看出他有無后勁。
朗朗的成功集合了太多機(jī)緣的東西。這種成功是不可復(fù)制的。
- 首先,他的父親是搞音樂出身,這是一個便利,所以三歲開始啟蒙,四歲就學(xué)于名師。
- 其次,朗朗是有天賦的。五歲和七歲連續(xù)兩次獲得沈陽鋼琴比賽第一名。
- 第三,朗朗對鋼琴是有興趣的。他說過,學(xué)琴最重要的是興趣。所以在他深受音樂學(xué)院老師打擊,近乎絕望的時候,仍然沒有放棄對于鋼琴的興趣。換句話說,是對于鋼琴的興趣把他從絕望中拯救出來。
啟蒙,天賦,興趣,這種種機(jī)緣加在一起,才可能有逼迫下的成功。
可實(shí)際上在我看來,這種逼迫式的教育未必是朗朗成功的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沒有這種逼迫式教育,朗朗還是有可能成功。
而恰恰是這種逼迫,差點(diǎn)把朗朗毀掉。
在朗朗深受打擊之后,他的父親也幾近崩潰。給了朗朗三個選擇,
回沈陽,跳樓,吃藥(自殺)。
郎朗選擇了最后一種方式:吃藥??墒牵玫剿幤髤s突然醒悟,進(jìn)而把藥片甩到父親身上,怒吼道:這又不是我的錯,為什么要我吃藥?
我們想想,如果朗朗不是有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個性,有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聰明,也許真的會成為這種逼迫式教育的犧牲品。
好,在朗朗不可復(fù)制的因素里面,也許應(yīng)該再加上兩條,朗朗的個性和聰明。
啟蒙,天賦,興趣,個性,聰明...還有什么?也許還有一些運(yùn)氣的因素。這里不再展開。
我希望大家思考的是,一個先天條件這么好的孩子,差點(diǎn)就走上絕路,這種逼迫式教育,與賭博又有什么區(qū)別?
什么是賭博?玩一個硬幣游戲就清楚了。
把硬幣拋到半空,正面給一億人民幣,反面取走性命。有多少人敢玩這個游戲?我想許多人是不敢賭的。
所幸的是,朗朗沒有一時糊涂。而我的疑問是,朗朗真的有必要走這條賭博之路嗎?以他的天賦與資質(zhì),成就又能差到哪去?這種逼迫,是不是有幫倒忙之嫌?
我想起了另外一個神童,13歲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xué)。他父親經(jīng)常打他,逼他背課文。孩子考上大學(xué)后這個父親滿世界宣傳自己的教學(xué)法。可后來他兒子一語道破天機(jī),他說,他父親那套方法沒什么用,真正有用的還是那些習(xí)題和模擬試卷。
有些家長實(shí)際上是在幫倒忙,他們卻渾然不覺,還以為自己的逼迫造就了孩子的成功。如果逼迫就能造就天才,我國的諾貝爾早就全球第一了。
我手頭還有一個逼迫型家教的例子,就是唱“怒放的生命”的歌手汪峰。
汪峰的父親是音樂學(xué)院的教師,五歲就讓汪峰練小提琴。過程完全可以用逼迫來形容。汪峰的自述是,沒有童年,極度壓抑,不堪回首。
汪峰也有一些天賦,練了20年小提琴,獲獎無數(shù),順利考進(jìn)了中央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后也如愿進(jìn)入了一家國家級樂團(tuán),并被任命為小提琴首席??筛闪瞬痪茫舴寰吞岢隽宿o職,選擇了搖滾,寧可過入不敷出,漂泊流浪的生活。
他辭職的理由很簡單,看著同事們每天除了演出就是閑聊,一眼就可以看到老年時的景況,就覺得這種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他的父親難道不痛心嗎?逼迫孩子苦苦練琴,得到的卻不是他喜歡的生活。要知道,小提琴是很吃功夫的,汪峰每天最少都得拉八個小時。按汪峰的話講,小提琴是琴中之王,這個王就是指難練,想練出眉目來,資質(zhì)好的也得練八年。
汪峰是完全沒有童年可言的。他的同齡人喜歡玩的那些游戲,他一概不知??赡軐ξ覀儊碚f,這種經(jīng)歷輕描淡寫就過去了??蓪τ诋?dāng)事者來說,這種痛楚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汪峰在搖滾之路找到了自我,應(yīng)該說,他是幸運(yùn)的。
另外一個例子,邁克爾.杰克遜,也是一個逼迫型家教的典型。他的童年可用悲劇形容。雖然靠著驚人的天賦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可他成年后的精神痛苦卻是令許多人唏噓扼腕的。
逼迫式家教是沒法造就天才的。雖然有些天才受到過逼迫,但我們要清楚,逼迫并非天才成功的必要因素,也許在溫和的環(huán)境下,天才更容易成功,而且,不僅事業(yè)上成功,心理上也更加健全。
教育方法多種多樣,如果從出人才的角度,任何方法下都有可能出人才。極端自由的可以出人才,極端專制的可以出人才。但是,我們?yōu)槭裁床蝗ミx擇那些極端自由和極端專制的方法呢?
我想換個角度大家就清楚了。比如,致富的手段多種多樣,勤勞工作能致富,抓彩票也能致富。但是,為什么很少有人以抓彩票為生,還要辛勤工作呢?原因就在于,抓彩票致富是一種小概率事件。理性的人會選擇更大概率的事情。
實(shí)際上我們選擇教育方法也是一樣。最好遵從那些具有普遍規(guī)律性的,能夠更大概率讓孩子成才與幸福的教養(yǎng)方式。如果把孩子的幸福寄托于賭博和抓彩票上,這個孩子的未來很讓人擔(dān)心。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uc2.html
![shiyi1974](http://s.zhjtjyw.com/imgs/44/39/4439253d40a18ea9773e29f4511e36d4.jpg)
2、我也曾親耳聽到過幾個孩子的媽媽一起聊天,在我以前的日志里提到過。有位媽媽也是提及朗朗的成才經(jīng)歷,并非常推崇朗朗父母的逼迫方式,幾位媽媽一笑而過,更堅定了自己的逼迫教育方式。過分注重孩子成才的,何止是朗朗、汪峰、杰克遜這幾個孩子的家長?
3、“有些家長實(shí)際上是在幫倒忙,他們卻渾然不覺,還以為自己的逼迫造就了孩子的成功?!薄拔蚁M蠹宜伎嫉氖牵粋€先天條件這么好的孩子,差點(diǎn)就走上絕路,這種逼迫式教育,與賭博又有什么區(qū)別?”思考、思考、思考!是的,家長采取這種逼迫的教育方式確實(shí)是抱著“賭博”的心理,孩子成功了,賭博就是成功了;孩子失敗了,不僅僅是輸?shù)袅速€博,更是孩子沒出息。更有些家長后悔,都沒有地方買后悔藥。但是,為什么家長明知道“賭博”不好,還要去做呢?我分析出三個原因:一是無知。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也就是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家庭教育;二是明知故犯。知道這樣是錯誤的,但是沒有辦法,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去教育孩子。第三是半知半解。尤其是在受到錯誤的教育理解和錯誤的指導(dǎo)下,家長更是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4、在錯誤的家庭教育下,看似孩子成功了,但是,孩子確是最不幸的犧牲品。他錯過了最美好的童年不說,更是活在沒有任何自由和快樂的家庭。而一活就是二三十年。歲月的傷痕在孩子的心理上劃上一道又一道傷痕,直至斷翅高飛,在陰影中度過余生。
5、還有,在逼迫方式下成長起來的沒有成功的孩子呢?誰之錯?
6、綜上所述,總結(jié)出又一條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qū):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抱有“賭博”心態(tài)。
相鄰博客
- 與《人際關(guān)系困惑的高中男生》一路走過(1)(禹辛) [2009-10-26 16:14:00]
- 與《人際關(guān)系困惑的高中男生》一路走過(2)(禹辛) [2009-10-26 16:17:00]
- “對著干”之二(陶道武) [2010-04-17 18:09:00]
- 轉(zhuǎn) 好書《與孩子溝通的36種方法》(崔華芳) [2010-04-17 19:20:00]
最近訪客